疫情之下,国内的各大主题公园目前几乎是全部停业的状态。最早开放营业的主题乐园时上海欢乐谷。其官方微博3月16日发布公告称,欢乐谷将于3月20日重新开园。
而开放之后入园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上海欢乐谷的营业时间改为10点至17点,实行限流游览,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政府核定最大承载量的50%,且暂不接待团队游客。游客入园查验也将更为严格,要求实名购票、入园时测量体温、随申码为绿色,并且全程佩戴口罩。
上海迪士尼乐园于1月25日开始闭园,直到3月9日,才开始逐步恢复迪士尼小镇、星愿公园与上海迪士尼乐园酒店的部分商铺和游园体验,目前全球的六个迪士尼乐园均因疫情闭园。
而国内本土的主题乐园也同样被按下了暂停键:除了即将重新开园的欢乐谷,海昌海洋公园、华强方特也都陆续关闭,且目前开业时间未定。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之下,失去客流对于国内的主题乐园影响更大。
原本具有较强IP认知度和周边开发能力的主题乐园,其营收其实并不完全依赖入园客流——迪士尼、环球影城、默林娱乐这类跨国娱乐巨头,他们的主题乐园收入,很大比例是包括游客在园外酒店商铺的消费,以及周边商品的购买。
以东京迪士尼为例,东京迪士尼度假区有超过70家商铺,销售的迪士尼品牌商品3500种,其他品牌的常规商品8500种,共有超过1.2万种商品。东京迪士尼的运营公司东方乐园株式会社(Oriental Land)2019年财报(截止2019年3月31日)显示,主题乐园部门营收占据其整体营收的83.2%,酒店部门营收占整体营收13.8%,而主题乐园部门中,商品销售收入和食品饮料收入又占52.3%,超过门票演出收入比重。
整体而言,在东京迪士尼,酒店、商品等等累加的二次消费收入几乎接近其门票收入的两倍。
而上海迪士尼目前已经开放了迪士尼小镇,这意味着至少其度假区整体商铺的收入能逐步得到回升,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中有不少游客已经晒出了在迪士尼小镇消费的照片。
此外迪士尼的娱乐产业链布局也给其带来更好的风险抗压能力,在目前影响较大的主题乐园,体验及消费品业务以外,涵盖了流媒体平台Disney+的直接面向消费者业务,以及ESPN等电视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主题乐园关闭带来的损失。
但中国本土的主题乐园中,欢乐谷、海昌海洋公园和长隆等等,门票收入占比更大,疫情带来的乐园整体关闭对其影响更大。
海昌海洋公园方面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称,该公司每月付现成本支出超过1亿元,因为有近1万名员工、10万多头/只海洋极地动物、百万平方米规模的场馆和庞大的维生系统,都需要维持最低限度的正常保障和运行。
艾媒咨询研究显示,目前中国的主题公园主要收入来自门票,而消费者入园后的二次消费贡献度较低,因此主题公园会通过开拓“夜间经济”“尖叫经济”等其他卖点,逐步实现景区向度假区综合体转变,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长。
在疫情之下,这些还未建立IP壁垒的中国主题乐园,面对高昂的园区维护费用,或许只能等到国内消费市场回春、疫情得到控制时,重新开园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李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