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山岳型景区普遍存在的转型困境,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股”的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旅游”)巧做“加减法”,不断寻求错位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品质,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盘活了资源,激活了“二次创业”发展的新动能。
景区酒店:客房数量减少服务品质提升
“临时上黄山,选择了雲亼山宿,给了我大大的惊喜。雲亼在黄山风景区北海酒店的对面,周边景点多,风景好美!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去,推开木门,一个小院在安静地等待你,把喧嚣纷扰全部挡在了门外,颇有种遗世独立的感觉。”体验完雲亼山宿酒店后,一位游客在酒店的留言板上写道。
虽然“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这家位于黄山之巅的酒店仍然十分火爆,客房经常被游客预订一空。这距离雲亼山宿正式对外营业,刚刚过去3个月时间。
山还是那座山,酒店只是在原址进行了改造,是什么原因让这家酒店如此火爆?这背后隐藏着黄山旅游转型发展的“密码”。
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酒店,就在几年前还是一个“略显尴尬”的接待场所。
雲亼山宿经历了临时鸳鸯棚、经济床、三星标客房、曙光木屋的发展历程,原有的木质结构小屋虽然别具一格,但在硬件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隔音效果不好,阴雨天室内阴冷潮湿,木质结构房屋防火隐患大。这些问题不仅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制约着黄山旅游的长远发展。
面对当前旅游行业日趋白热化的竞争,经过反复探讨研究,黄山旅游大胆改革,确定了酒店改造升级的最终目标:在遵循不破坏环境、不扩大面积、不改变风格的“三不”原则基础上,提升游客居住品质,谋求山上酒店产品转型升级、差异化发展。
今年七月,雲亼精品山宿正式以“新面孔”对外营业。雲亼山宿因地制宜打造茶艺、国学、摄影、养生等多种旅居产品,为宾客提供多维度的文化服务体验。
在黄山旅游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丁丽萍,见证了雲亼山宿改造全过程。“酒店原有36间客房,改造后减少到13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又与周围环境极为融合。不仅让住宿条件得到质的改善,服务水平也大大提高。”
与雲亼山宿相隔不远,有60年悠久历史的北海宾馆也曾面临类似的“短板”:设施落后、管线老化、隔音效果差等,经过多次论证重新制定改造方案,北海宾馆被定位为高山精品度假酒店,客房由374间减少了99间,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舒适度也大幅提升。
“近年来,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对旅游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用最美的环境给客人带来最好的旅游体验。”丁丽萍说,“虽然改造后北海宾馆客房减少了,但是由于需要给客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服务人员并没有减少,环境压力却大幅降低了。”
从当年游黄山只能睡大通铺、同质化发展到如今的特色旅居,从仅仅满足游客吃住需求到如今提供的特色化个性化服务,随着黄山旅游供给侧改革力度的增强,黄山景区酒店差异化错位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以问题为导向,以产品为切入点,黄山旅游大力提升景区所有的经营、服务、质量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山吃山”的老模式,使景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景区体验:山上做“减法” 山下做“加法”
同样是做“加减法”,通过实施轮休制度为景区“减负”,黄山变得更加美丽。
黄山作为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景区,是人们游览观赏的好去处。然而,它同人一样,也有“疲劳现象”。为此,黄山风景区近30年来坚持让主要景点实行定期封闭“轮休”,这一做法使黄山的景点永葆秀美,让人们常看常新。
在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吴文达看来,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目标是一致的,本质是统一的。“一直以来,黄山风景区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统一,因为旅游更加看重生态资源,生态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如果旅游开发把生态资源都毁坏了,那还能叫旅游吗?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特别要防止掉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开发性的破坏,另外一个是破坏性的开发。”
黄山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得到了丰厚回报。目前,黄山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56%提升到98.29%,植被覆盖率达到98.53%,景区的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在山上做足“减法”的同时,黄山旅游努力在山下做“加法”。试水新零售,就是黄山旅游试图将每年300多万客流量变现而做的一次“加法”。
2018年9月,黄山华胥氏旅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黄山旅游下属控股子公司,致力于开创黄山文创新零售业务,打造黄山景区专属文化衍生品品牌,为游客带来消费新体验。
今年7月,“黄山好礼”首个线下体验店在黄山玉屏楼试营业,该公司设计推出第一期“黄山好礼”系列产品——以五福迎客松为主题的书签、金属徽章、纸胶带、帆布包和五福钥匙扣。据介绍,五福取“五福随身,迎福到家”之意,分为“福、禄、鹤、禧、财”,代表五个极具黄山特色的吉祥祝福,由五种黄山古典祥瑞图形元素构成,同时与黄山最典型的迎客松有机结合,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演绎,赋予传统黄山五福文化新创意。
“目前,我们根据黄山特色,开发设计了200多种文创产品,其中40多种产品已经开始销售,后期将有更多文创产品和游客见面。”黄山华胥氏旅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尹硕透露。自首个线下体验店开业1个多月以来,销售额已达40多万元。今年“十一”期间,黄山文创产品微商城正式上线。
黄山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黄山强大的品牌聚合力及每年300万的游客流量,黄山旅游通过深度定制的IT系统让线下门店、酒店客房、自动贩卖机及线上商城串联互通,让生产、物流、库存、线上线下多端销售、运营、客户关系实现一体化动态管理,最终将客流、物流通过信息流转换成现金流,也让游客能够有更加完整便利的旅游消费体验。
除了布局“旅游+文旅”,围绕“走下山、走出去”目标,黄山旅游加快景区板块、索道板块、酒店板块、徽菜板块等优势业务横向扩张,强化“旅游+小镇”“旅游+电商”“旅游+体育”“旅游+农旅”等新兴业务纵向拓展,延展和做长主业链条,这已经成为开启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的一把新钥匙。
黄山旅游发展的战略格局定位和发展空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黄山东海景区开发规划已经通过审批,太平湖项目规划及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乡村微旅游目的地建设有序推进,花山谜窟景区总体规划建设完成,“一山一水一村一窟”战略布局持续落地。此外,地处黄山风景区东大门,占地18.2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的“谭家桥国际小镇”完成规划。
薪酬改革:福利科目减少企业活力增加
从1997年参加工作开始,焦朝华在黄山旅游工作了22年,如今已是采配中心总经理的他,亲眼目睹了黄山旅游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采配中心隶属于黄山旅游,是一家集物资集中采购、运输配送、商贸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后勤保障服务企业,主要为黄山旅游旗下各宾馆酒店提供物资集采、统一运输服务与管理。
“过去,采配中心由老企业转过来的,留有国有企业的通病,包括人员懒散、工作效率低等。”焦朝华介绍,变化始于2016年,黄山旅游系统推进组织、薪酬、考核、激励、内控“五大体系”改革,采配中心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焦朝华看来,改革最大的变化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集中竞价模式对采购流程进行再造,同时大幅压缩中间环节,从而降低采购成本。“一些蔬菜价格降幅甚至达到50%,也就是说以前采购价一元的蔬菜,现在只需要5毛钱就能买到。”焦朝华举例说。
而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改变了过去采配中心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了企业活力,让黄山旅游走得更稳、更远。”焦朝华说。
改革,颠覆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局面,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按部就班过日子、大家一起拿工资”的惯性思维。
在黄山旅游人力资源中心副总监邓新刚看来,这场改革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去行政化、强市场化,最终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前工资、奖金发放参照事业单位标准,按照职级来,干多干少都一样;改革以后,薪酬体系按照市场化要求,工资、奖金发放标准以工作业绩来衡量,干多干少大不一样。”
据了解,优化后的薪酬体系仅有岗位工资、绩效奖金、辅助工资三部分,补贴仅保留地域差异补贴和行业性补贴两部分。
改革,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的同时,也增强了员工获得感,调动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过去乱定工资、乱发奖金和福利的现象再也不见了。我们的工资根据经营效益和工作量来定,大家工作积极性更高,以前是‘叫你去干’,现在是‘主动去干’。”在黄山景区玉屏楼宾馆工作的鲍立伟有感而发。
“要让大家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德辉认为,“五大体系”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战斗,是黄山旅游“二次创业”,激发动力、活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措施。
一系列“加减法”为黄山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上半年,黄山旅游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6.77%。其中,酒店业务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20.25%;索道业务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16.69%;旅游服务业务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2.82%。
(责任编辑:李东海) |